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三门峡市凯达集团 > 行业资讯 > 水产品质量安全

行业资讯

 第九章水产品质量安全  民国及其以前,水产品的质量安全程度凭眼看、手摸、鼻闻、口尝等办法进行识别,没有质量标准要求和监督检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级政府不断采取措施,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管理。各水产品加工企业分别添置检验设备,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做好质量安全工作,但仍然缺乏统一的、严格的质量标准要求和监督检验。1982年12月,国家标准局《关于加强标准化工作报告》(经国务院批准)下达后,漳州市开始在水产养殖和水产品加工业中推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1986年底,省确定在漳浦县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工作,为期3年。漳浦县先后制定对虾养殖综合标准、扇贝养殖综合标准等。1989年底,经上级验收,漳浦县获福建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县称号。1989年4月国家《标准化》颁布实施后,漳州市水产局成立水产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全市渔业标准化工作的统一领导。通过建立市、县、乡镇三级水产标准化工作推广网络,广泛开展标准化宣传发动和技术指导。使水产生产者、企业提高执行标准化的自觉性,结合渔业生产工作的实践,先后制定16个地方标准经省级批准公布实施;并建立7个标准化示范区,其中4个被列为全国和省级示范项目。漳州市和东山县于2002年分别被省政府授予“罗氏沼虾养殖标准化示范市”和“鲍鱼养殖标准化示范县”称号。 

   20世纪90年代以来,漳州的水产养殖业迅猛发展。由于养殖者对渔用饲料及其添加剂、药物的不正确使用,陆源性污染,涉海工业、海上交通运输业以及高密度养殖区域自身的污染等,造成水产品的重金属残留、药物残留、细菌含量等超标现象日益突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对漳州出口的水产品实施更为严格的强制质量标准。为保证进入国内外市场的水产品符合安全卫生要求,漳州各水产养殖单位和水产品加工企业更加重视按照国家标准以至国际标准,把好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关。积极创建无公害养殖基地,发展绿色食品。特别是水产品出口的企业,纷纷投入巨资,对厂房、车间、供水、原料保鲜度、污水处理等方面,进行现代化改造、扩建。全市已建成符合HACCP要求的水产品加工生产流水线29条,配备先进的检验检测仪器,实施品牌战略,努力提高产品质量,积极申报ISO(国际标准化组织)认证和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管理体系认证。市海洋与渔业局协同工商行政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等部门,连续多年组织全市开展治理水产品污染工作。一方面加强渔药经营和使用环节的监督检查,清理违禁渔药品;一方面加大对水产品生产源头药物残留的控制和集贸市场水产品浸泡甲醛的监督抽查,定期对重点养殖区域进行水质监测,引导养殖单位投喂达标、无毒的配合饲料,把水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至2005年,全市有33家水产品加工企业通过HACCP认证或ISO认证,水产品出口取得美国注册的企业24家、韩国注册的企业21家、欧盟注册的企业5家,注册的产品达100多种,注册企业数和品种量均居福建省各地市之首位。全市有50多种水产品及其商标,分别获得省、市认定的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称号,有6家水产品加工企业的产品取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8个产品取得“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使用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x

填写举报信息

提示:请填写您的实名信息,中国114黄页承诺对您的信息进行保密